发布日期:2021-08-10
分享:
低碳技术是石化行业降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重要推动力。在现代煤化工方面,积极推广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开发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制烯烃、芳烃、高碳醇等短流程技术,大幅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炼化方面,开发分子炼油技术、原油直接裂解制化学品技术、电加热石脑油裂解制乙烯技术等。开发合成气制聚乙醇酸技术,以合成气或工业尾气为原料制备高性能可降解塑料等。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市场,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量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6.7%。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预计有50~70年时间,而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需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不断增长,要在10年时间内实现碳达峰,面临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重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短时间内,能源消费总量仍将继续增长。
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减少化石原料的消耗,如发展生物基聚酯、生物基聚氨酯、生物尼龙、生物橡胶、生物基润滑油、生物基再生纤维、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替代部分化石基产品,推进原料绿色化。利用轻烃和天然气等作为甲醇、低碳烯烃的生产原料,可以缩短工艺生产流程、降低碳排放。我国减碳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由于我国碳排放仍在增长,且能源转型对于减碳贡献有限,更加大了碳减排的难度。不过,目前石化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正在积极落实降碳行动。
有关我国石化场地修复治理技术的试验研究多,应用实践较少,且多以单一异位治理技术为主,尤其是针对在役企业的原位修复治理技术十分罕见。区域地貌地质复杂多样,石化企业数量多、布局散且多依山傍水,含水层渗透性差异大,有机污染复合多源,地表水-地下水频繁交互,场地污染特征及机制不清。同时,地下水污染是一个长期的和蓄积的过程,具有隐蔽性、复杂性、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恢复治理难度大,即使彻底消除污染源,也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恢复。
在目前的减碳背景下,能源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能源的供给质量也就是高碳的能源结构是主要矛盾。高碳结构也会给产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而通往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意味着产业电气化、行业智能化、电力绿色化。要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调整能源结构,通过生产过程的电气化、智能化,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要采用更为清洁、绿色、低碳的技术,对现有技术实现更新替代,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规划真正减少碳排放。
“十四五”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中方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制定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落实强有力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加大对甲烷等其他温室气体的控制力度,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海油也宣布正式启动碳中和规划,将全面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依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加快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强碳排放源头管控,全面强化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逐步实现常规天然气“零燃除”。“十四五”时期,中国海油将以提升天然气资源供给能力和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为重点。我国多个高校及科研机构在CO₂制芳烃、甲醇、碳酸酯、橡胶、DMF、生物基化学品以及CO₂加氢甲烷化技术等各种前瞻技术方面均开展了研究,并取得积极进展。我国科学家在CO₂资源化利用研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上一篇: 如何选择污水处理方式?
下一篇: 政策利好下,中药行业迎来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