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石化行业的碳中和目标

发布日期:2021-07-13

分享: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工业化国家,问题和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常规污染物排放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加工利用,不仅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产生颗粒物、VOCs、重金属、酚、氨氮等大气、水、土壤污染物,减少化石能源利用,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也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常规污染物排放,降碳与减污之间可以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

 碳排放: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较2015年下降18%;大型发电集团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550克二氧化碳/千瓦时以内,累计二氧化碳当量11亿吨以上。营运货车、营运客车、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分别下降8%、2.6%、7%,城市客运单位客运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2.5%。程度上来说是相互根据BP能源的数据,2005--2006年,北美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约为67.5--68.32亿吨;1987--1988年,欧洲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约为54.58--55.09亿吨。截止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各地区如下:北美地区,59.75亿吨;欧洲地区41.11亿吨;中东地区21.64亿吨;非洲地区13.08亿吨,亚太地区172.69亿吨,全球约为341.69亿吨。其中,中国(不包含港澳台)约为98.25亿吨,美国49.64亿吨,俄罗斯15.32亿吨。预计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将达到106亿吨,如按照2019年的98.25亿吨计算,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已经不多了。

 产业结构调整措施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应,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例,相关研究表明,2013-2017年通过压减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等行业过剩产能,共实现二氧化碳协同减排7.37亿吨。

 虽然中国设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时同时面临解决传统性生态环境间进度落后于其它主要经济体(大部分经济体在2050年及之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但是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之间仅相隔30年,较其它经济体普遍在40年以上来说,我国缓和的时间比较窄。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载体,而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还是以传统能源为主,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接近85%,其中煤炭占比超过50%、石油占比约为20%、天然气不足10%。“3060”目标的实现没有捷径可走,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但化石能源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必须要素投入,因此“3060”目标和工业化进程在某种排斥的。要实现“3060”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意味着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需要大幅降低,这对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需要真正转变粗放发展方式。不过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总量仍处于上升通道,而离完成碳达峰目标仅剩10年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

 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实质是把环境治理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有效转变,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清洁取暖是调整能源结构措施之一,,以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等为主要任务的城市蓝天保卫战行动具有显著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果。

 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设计、建造和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约资源。加紧谋划和实施结构调整等治本之策,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等重点领域实施减污降碳行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加强产业引导和源头预防,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交通运输领域,加快构建“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的综合运输服务格局,充分发挥水路、铁路运输能耗低、碳排放少的比较优势,提升电气化铁路运输比例。

 隔膜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