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碳交易市场来了,你准备好“买碳”了吗

发布日期:2021-05-27

分享:

 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深圳、天津、湖北、广东、上海、重庆、福建和四川等地区开始探索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积累了丰富经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今年中将正式启动。目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相关的规则制度也已经完备。碳市场系列新政明确提出,暂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运维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运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为下一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面推向全国奠定了基础。

 按照计划,全国碳市场将于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位于湖北武汉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首批电力企业已全部完成资料审核、开户等工作;由生态环境部牵头、面向各省市,也已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配额预分配工作。在组织全国共30多家企业进行一些真实实际的测试,这种测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是为了保障全国碳交易能够如期顺利启动。每吨碳排放量可在全国范围内,像商品一样自由买卖与置换。未来要花多少钱“买碳”,成为参与企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碳排放管理具有较强的区域外部性,区域间政策差异容易导致地方政府的逆向选择行为,还会额外增加全国性企业的运营成本。明确规定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价格为计价单位、以1 吨二氧化碳当量为买卖申报量的最小变动计量,以0.01 元为申报价格的最小变动计量等,为全国下一步推行统一的标准体系提供了依据。价格信号强不强,是碳交易体系能否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体现。

 目前,价格杠杆难以发挥作用,企业减排多少、好坏都是一个样,难免影响积极性。基于市场交易的碳定价,可以有效识别不同企业的排放及生产效率,进而形成优胜劣汰,高碳产品、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压力。

 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逐步纳入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航空等高碳排放行业,未来在市场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实现碳减排除了推动能源企业低碳化,鼓励清洁能源市场发展亦是重要的解决之道。此次碳市场系列新政实施后,从供给端来看,无疑会进一步推动能源生产企业逐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生产与供应规模,从需求端来看,对于能源消费企业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也是顺应低碳发展政策导向的必然选择。扩大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有利于扩大碳市场规模、降低碳价并减少全社会碳减排成本。

 由于试点市场分布在不同省市,缺乏严格立法、没有总量控制、配额发放过多,碳市场起步10年之久,价格长期偏低,免费发放,系统独立、区域分割,加上缺乏碳金融产品等问题,导致交易规模小、市场流动性差、交易价格偏低、投融资功能弱等问题。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交易,上述状况有望得到缓解。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我国仍属于较新的发展领域,在观念认知、制度框架体系、商业模式以及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稳定的运行机制。企业对新政策的犹豫和观望态度,通常也会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一是要有绝对总量减排;二是配额分配同时涵盖免费分配与有偿拍卖分配,而免费过多将导致控排企业对价格不敏感;三是合理定价机制,是一个完善的碳市场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一个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机制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必不可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程正加快推进,但总体来看,要想切实发挥绿色减排的调节功能,还需要针对短板弱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绿色发展转型将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稳固支撑。

 隔膜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