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污泥禁止作有机肥?污泥处理成难题

发布日期:2021-06-10

分享:

 污泥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产物,含水率高达99%以上的污泥的脱水过程需要复杂的脱水装置和高效的絮凝药剂才能满足,脱水工艺的管理设备集中,工艺流程多(泥、药、水流程管线),造成污泥处理段管理复杂,成本也较高,占整体的污水处理成本的20%甚至更高的比例。

 在活性污泥中的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收并转为微生物自身内部的物质,这微生物自我转化的有机物,会增加活部分被性污泥的数量,这部分增加的量需要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来维持系统的F/M的平衡。在整体污水处理的整体量的比例仅占污水的1-2%的比例,污水厂这部分的管理往往不作主要的精力投入。

 污泥浓度、污泥“年龄”、污泥老化程度、污泥膨胀、二沉池表面浮泥等一系列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当多。纵观我国污泥处理现状,一方面,长期的“重水轻泥”导致污泥处理从无害化率到资源化率都处在低位,且技术成熟度不够,规范标准也亟待完善。另一方面,污泥大多源于污水厂,但污水厂相关配套设施和管理均存在不同简单程度上的匹配问题,且污泥处理端管理复杂。污水厂在相关方面的设计缺位或者缺陷、技术能力无法满足指标需求,以及污水管网一些相关因素,精细化管控体系尚未形成,化学污泥产生量过大、药剂效用和质量等原因,都脱不开干系。

 污水厂的设计是一个预期性的设计,污水水质的数据在设计之初很难获得全面细致的收集,很多设计只能依靠短期检测的数据,或者其他周边污水厂的历史数据,甚至这两种都没有只能采用手册和规范数据。污水厂的污水标对污生产所产生的污泥和设计不一致,实际水细节质低于设计的会有利于污泥生产,但是水质高于设计就一定会造成系统污泥的积存。指标降低,需要通过微生物吸附降解更多的有机物来实现,吸收更多的有机物就会使微生物生长的更快更多,必然产生超越原有出水标准下的污泥产量。越来越高的出水指水厂运行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污泥产量的增加。而且需要更为化的管控,但是污水厂在粗放的管控下,一般会通过比较粗暴的方式来进行,那就是加药处理。药剂的添加,一般都会过量投入,来保证指标的稳定,过量的药剂同样会造成系统污泥量的增加,高于设计预判值,最终出现系统污泥的增加。

 目前的形势下,新标拦截的是污泥农用的其中一条分岔路。污泥堆肥就效果来看远不如餐厨废弃物加工的有机肥,综合来看性价比也确实不高。国内大大小小的污泥堆肥项目,采用条垛、槽式、罐式、滚筒式、舱式等各类工艺的,真正用来作有机肥的实际上十不存一。污泥干化、污泥焚烧发电的处理方式已经摸索出了基本稳定的模式都会,包括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堆肥”与“污泥作有机肥”的概念本就是有差别的。其发酵成品,也确实更适合作为营养土和营养基质使用,用在土壤修复方面的性价比或许更高一点,用于园林绿化也更安全一些。污泥制砖、污泥参与土壤修复(矿山修复、沙漠化土质改良)等技术路径都在探索和发展中,未来在更多政策引导和技术突破中还将走得更远。

 污水厂的设计中通常不会为这两种污泥分别进行设计处理,而是采用同一座污泥储池来进行存储,共同进入到污泥脱水设备中进行脱水。使用的污泥脱水剂PAM也有区别,污水厂忽略这个问题,而是简单进行混合,使用同一类型药剂进行脱水。这样必然造成污泥车间生产的困难,污泥含水率高,上清液带泥严重,跑泥现象明显,从脱水机上溢流等情形不断出现,造成污泥车间反流污泥回到系统,提高了系统有机负荷,造成污泥增量。

 隔膜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