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污泥厂困境分析

发布日期:2021-05-24

分享:

 污泥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产物,由于剩余污泥中含水量较高,需要进行脱水处理到固体形态才可以外运处置。在活性污泥中的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收并转为微生物自身内部的物质,这部分被微生物自我转化的有机物,会增加活性污泥的数量,这部分增加的量需要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来维持系统的F/M的平衡。

 污水厂的污泥车间的生产能力是应当符合污水厂的污泥产量的,但是在很多污水厂运行中越来越发现污泥车间的生产很难满足污水生产过程,导致污水生产受到严重的制约。含水率高达99%以上的污泥的脱水过程需要复杂的脱水装置和高效的絮凝药剂才能满足,脱水工艺的管理设备集中,工艺流程多(泥、药、水流程管线),造成污泥处理段管理复杂,成本也较高,占整体的污水处理成本的20%甚至更高的比例。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日总污水处理规模超过两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总污水处理规模的1/5,全国共建成并投入运营4000多座城镇污水处理厂。2019年我国污泥产量已超过6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预计2025年我国污泥年产量将突破9000万吨,污泥处理市场规模或超千亿。

 污泥处置已成为制约污水处理厂良性发展的重要瓶颈,在污泥处置缺口日趋增大的趋势下,如何拓展污泥处置市场,探索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是污水处理行业创新突破的必经之路。如何打通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为污泥处置寻找一条合适的出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污水厂的污泥从来源来说有初沉的生污泥,生物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深度处理的化学污泥,污水厂的设计中通常不会为这两种污泥分别进行设计处理,而是采用同一座污泥储池来进行存储,共同进入到污泥脱水设备中进行脱水。造成污泥车间生产的困难,污泥含水率高,上清液带泥严重,跑泥现象明显,从脱水机上溢流等情形不断出现,造成污泥车间反流污泥回到系统,提高了系统有机负荷,造成污泥增量。

 随着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污泥处置延伸出了耦合垃圾焚烧、水泥窑协同处置、参与土壤修复等路径,技术工艺突破瓶颈,市场规模已经处于爆发前夜。“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干化焚烧+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以及“深度脱水+应急填埋”四条主流技术路线有效支撑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解决。

 越来越高的出水指标对污水厂运行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污泥产量的增加。污水厂在粗放的管控下,一般会通过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那就是加药处理。通过微生物吸附降解更多的有机物来实现降低指标,需要更为细节化的管控,PAM药剂市场混乱已经是业内共识,大部分污泥在劣质药剂的作用下,重新回到系统,增加了系统的污泥量。药剂质量的参差不齐,药剂市场的抢夺,药剂利润的不正当获得,使污水厂用户使用的药剂无法有效的进行污泥脱水处理。

 每个污水厂都需要将污水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动,才能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每个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人员都需要重点注意,污水厂的生产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要以稳定的出水水质为管控目标,确定合理的污泥浓度,及时有效的排放污泥,不拘泥于设计参数,针对厂内的污泥困境积极采取整改措施,通过这样工艺管理思路来运维管理复杂的污泥脱水系统。

 隔膜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