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碳交易怎么助力绿色发展

发布日期:2021-07-22

分享:

 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对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强烈的信号。配额分配宽松,现行的配额机制还比较贴近企业的实际排放量,没有带来巨大的排放成本。投资主体有限,目前参与碳交易的主要以企业为主,机构投资者和个人还没有被纳入投资群体。行业有限,首批被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主要是发电企业。其他国家刚开始推行碳交易市场的时候,也同样采取了这种软着陆的办法,给企业和市场一个适应的机会,相关机制也会根据实践逐步完善。我国当前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是未来完整碳交易市场和当前碳排放情况的有效链接。

 全国碳市场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八个高耗能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包括2200多家企业合计约40亿吨碳排放量。其他行业将渐次纳入全国碳市场。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对重点排放单位202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其中,发电行业的核查数据报送工作应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其他行业的核查数据报送工作应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

 全国碳市场开启最大的好处就是以后有了碳排放定价机制,用市场和价格机制来调节碳排放权的使用。从地方试点,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我国碳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中,以经济刺激型手段为主导;在经济刺激手段中,最重要的就是碳定价机制,即本着“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须首先获得碳排放的权利,为碳排放权付费。目前在试点碳市场,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市场方式即提供“碳资产”抵押或质押融资,润电力尝试了碳金融方面创新即“托管”——控排企业委托托管机构代为持有“碳资产”,以托管机构名义对碳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和交易。随着碳资产融资功能的增强,“碳资产”价值与管理将会引发更多企业的关注。

 各行业各个企业排放量、技术的差异,导致了各企业治理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差异,这种成本差异也就意味着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可进行交换;因此碳交易就是以市场机制来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等气候问题。现阶段,国内的碳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碳交易开始至21日的四个交易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累计成交量仅为460.88万吨,累计成交额2.37亿元。

 几个碳交易试点城市以发达城市为主,而能源行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多是欠发达城市,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存在将会促使发达城市加强与欠发达城市的合作,联合开展减排项目,实现产业绿色转型。未来的十年,是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碳交易市场将会从耗能产业自身的绿色转型和促进区域间绿色发展平衡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削减我国的碳排放水平,从而达成“双碳目标”。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内,碳排放配额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交易。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大宗协议交易则应不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有配额就会引出总量,当前排放总量是根据配额加总而来的,这种比例式的软性总量约束的强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明确的总量标准,并且根据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情况规划一个长期可行的碳总量变化路线图,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企业减排工作,才能进一步发挥碳交易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实践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将石油化工等真正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企业逐步纳入碳交易市场体系也至关重要。

 隔膜泵